大多數污水處理廠現有工藝存在生物脫氮除磷矛盾,導致出水磷濃度達不到排放標準。因此,許多環保公司一直專注于化學深度除磷。本研究以校園水站出水、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和實驗室配水為主要對象,以三氯化鐵、硫酸亞鐵,硫酸鋁,碳酸鈣、氫氧化鈣,聚合氯化鋁(PAC)、聚合氯化鐵(PFC)和聚合硫酸鐵(PFS)為除磷劑,考察了混凝條件、初始磷酸鹽濃度、去除劑用量、溫度、初始pH值和投加方式對除磷藥劑除磷效率的影響。找出了除磷藥劑數和去除劑用量,并根據去除劑用量計算了各除磷藥劑的經濟性。那么,該如何實現不同除磷劑復配使用時的復配比呢?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。
對不同類型除磷劑的除磷效能進行比選,發現單獨投加鐵鹽、鋁鹽除時可以使處理后水樣磷酸鹽濃度達到地表Ⅳ類水標準。達到地表Ⅳ類水標準,除劑投加量與所去除磷的物質的量之比大小為:三氯化鐵>硫酸鋁>聚合硫酸鐵>氫氫化鈣>聚合氯化鐵>硫酸亞鐵>聚合氯化鋁。
選取單獨投加時除磷效果較好的三氯化鐵和硫酸鋁,按n(Fe:Al)為1:2、1:3、2:3、3:1制成復配除磷劑,進行除磷效能比較,發現除磷藥劑復配使用比單獨投加時除磷效果好,n(Fe:Al)=3:1時除磷效果好。使用n(Fe:Al)=3:1除磷劑進行除磷效能影響因素實驗,發現n(Fe:Al)=3:1除磷藥劑對水樣初始pH值有較強的適應性,在pH=6~8時均有很好的除效果:隨著溫度升高,n(Fe:Al)=3:1的除磷效果變差,但一般市政污水溫度在7~25℃,在此溫度范圍內,溫度不是影響除劑除磷效果的限制因素:初始磷酸鹽含量越小,去除單位質量磷酸鹽所需要的除磷劑越多。分二次和三次投加除磷劑時除效果效果較好,二次投加時磷去除率分別比一、三、四次投加時高出1.88%、0.44%、1.5%,隨著投加次數增加,除效果增加趨勢逐漸減小。
模擬實際工藝系統中的前置除磷與側流除磷,發現當酸鹽含量為15mgL,要使處理后酸鹽濃度為7.16mg/L,每去除1mg要除磷藥劑12.65mg.當初始酸鹽含量為20mg/L,使處理后酸鹽濃度為7.07mgL時,每去除1mg需要除磷劑11.15mg.當磷酸鹽含量為30mg/L,使處理后酸鹽合量為5.06mg/L,除劑與的摩爾比為1.82。
以上就是實現不同除磷劑復配使用時的復配比的方法了。該產品主要用于生活污水處理廠除磷,特別是適合中磷段污水處理;適合于含表面處理工藝的工業廢水;用于食品廠廢水;用于制藥、造紙、農藥、化肥廠的廢水處理。用于垃圾填埋廠垃圾滲濾液處理。
小編:Chihiro